国内最大500亿元绿色融资今在沪签约 上海绿色产业园区创建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16-02-20 16:07:37
国内最大500亿元绿色融资今在沪签约 上海绿色产业园区创建正式启动
上海贯彻绿色发展又有新举措。今天(16日)下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与上海银行等十家银行签订《上海市“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500亿绿色融资合作备忘录》,这是目前国内参与银行最多、资金规模最大、针对绿色产业园区创建的节能减排投融资新模式,十家银行承诺在“十三五”期间以“节能减排收益权”模式提供500亿元人民币融资额度。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出席并见证签约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虹口区区长曹立强、市发改委副主任乔新国、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岚、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市国资委副主任郑元湖、市统计局副局长张严、市金融办秘书长姚嘉勇、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陆敏、市银监局副巡视员徐卫飞等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原清海主持。上海银行副行长蒋洪、金山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相田作交流发言。
陈鸣波主任在致辞时指出,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和绿色金融支持签约活动是今年节能宣传周重要的活动之一。一是要充分提高认识。各区县、各产业园区要高度重视,按照“一园一方案”的要求,制定符合园区实际、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方案。二是要形成部门合力。绿色产业园区创建需得到发改、金融、科技、统计、环保、建设、交通、质监等众多部门的支持,形成“分类管理、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创新推进机制。“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融资是有益的探索,为绿色金融、绿色产业搭建了对接平台。
会上,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与临港等5家试点绿色园区签署《推进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工业区是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当前上海市104区块内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用能占比80%以上,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87%,这一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决定了创建绿色产业园区是上海“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行绿色制造、深化产业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绿色产业园区,是指企业绿色制造、园区智慧管理、环境宜业宜居的产业集聚区,综合反映能效提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产业链耦合等绿色管理要求,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领域的直接展现。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在发达国家不乏成功案例。丹麦卡伦堡工业区、日本北九州工业区、美国查塔诺加(Chattanooga)产业园区都是典型案例,国内则刚刚起步。当前,上海绿色产业园区创建需求日益迫切,“存量优化、提高产出”成为必然要求。“什么样的土地,就有什么样的产出”,只有加快园区绿色化改造,才能有效支撑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上海绿色产业园区创建条件日趋成熟。市经济信息化委探索制定了“绿色产业园区评价导则”,涵盖四大类28项指标,成为全国第一个绿色产业园区地方标准,明确了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LED绿色照明工程、立体绿化工程、能源环保监控网络建设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分布式供能热电冷联产工程、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绿色低碳交通工程、节水与中水回用工程、再制造工程。
为贯彻落实杨雄市长在2月22日全市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要做好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作”的要求,市经济信息化委经过调研评估,选定了临港产业区、金山工业区、上海化工区、金桥开发区、市北高新区5家创建积极性较高的园区开展创建试点,以逐步带动全市41个国家级和市级园区全面创建绿色产业园区。
但是绿色园区创建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是项目投资大。据初步测算,园区要完成绿色化改造,每平方公里资金投入在7000万元以上,但本市缺乏针对绿色产业园区创建的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回收周期长。分布式光伏、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部分重点工程投资回收期在8~10年,较长的回收期使社会资本望而却步。三是效果显现慢。绿色园区创建成效体现一般需要5年以上,对短期招商引资拉动作用有限。
为了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经过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上海银监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协调,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等十家银行,采用“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融资方式,提供500亿元绿色信贷用于绿色产业园区重点工程。市能效中心、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还与十家银行一起,搭建了“上海市绿色产业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为绿色产业园区重点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据悉,本市相关部门、产业园区、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携手,不断创新推进机制、拓宽服务方式、提升管理水平,集中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高效低碳、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园区,为建设美丽上海、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做出积极贡献。